建筑工地噪声来源以及噪音降噪解决方案
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一起被公认为当代世界三大公害。建筑施工噪声因其声强高,又往往是露天作业,再加上不少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而夜间施工,所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据了解,在有关噪声污染的投诉中,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所占的比例达到1/3。建筑施工噪声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提出了建筑施工噪声的预防与控制应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强施工管理,树立噪声控制意识,提倡绿色施工;第二,对于传播途径,也应进一步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噪声传播;第三,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地使用建筑施工机械,优化建筑施工工艺;
一、加强施工管理,树立噪声控制意识,提倡绿色施工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拟好噪声防治方案,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所用机械、作业时间安排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保持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进行进场培训,树立噪声控制意识,提倡绿色施工。
第一,合理制定作业时间。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支模板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其噪音的强度也比较大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22:00至次日晨6:00须严禁施工。在特殊情况下,如高考期间,更应该缩短或暂停施工作业。昼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当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事先应该与附近居民协商,并上报工地所在地的环保局和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
第二,减少人为噪音。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第三,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
二、采取合理措施,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一方面,要做好吸声、隔声与隔振措施。吸声即对噪声源,利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吸收通过的声音,减少室内噪声的反射来降低噪声。隔声即利用工地四周的围墙,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设置达六米以上的宣传广告看板作为隔声屏,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使施工噪声控制在隔声构件内,以减小环境噪声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隔振即防止振动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
对局部固定使用的高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设置隔声间、隔声罩等措施,在隔声间、隔声罩内衬设吸声材料或在其外表用阻尼层等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对局部临时使用高噪声的施工设备可采取装配式吸、隔声屏,如在搅拌机,锯木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隔声屏,也可达一定的隔声功能。能降低噪声约15dB (A)。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如剪切橡皮、气垫)等。常用的材料还有软木、矿渣棉、玻璃纤维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公示,加强沟通。施工单位应该加强与附近居民住户的沟通,施工时,应在建筑施工工地显着处悬挂建筑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及沟通。
三、合理地使用建筑施工机械,优化建筑施工工艺
第一,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是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妥善安排作业时间。施工中应当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第二,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一方面,要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的施工机械,研制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推广使用。如以液压打桩机取代空气锤打桩机,在距离15 米处实测噪声级仅为50 分贝。